张维良,1957年出生于江苏苏州。笛箫演奏家,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、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、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、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、华夏室内乐团团长、中国音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、南京东南大学名誉教授。
张维良自幼喜爱音乐,八岁开始学笛,后跟随赵松庭、冯子存、刘管乐、王铁锤等名家学笛。早年他改编的古曲《秋江夜泊》、《梅花三弄》等早已成为经典而广泛流传。很多人称张维良为“中国笛王”,还有很多人称他为“圣手箫王”。1986年灌制了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《箫的世界》。
张维良是最早发起并实践“新民乐”的音乐家之一,不仅引进西方元素到民乐中,还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笛箫独奏曲和协奏曲。
个人经历:张维良,青年笛箫演奏家。
1957年,出生于江苏苏州,自幼喜爱音乐,八岁开始学笛。
1967年,得到着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的精心培养和系统训练。
1977年,考入中央音乐学院,先后师从赵松庭、冯子存、刘管乐、王铁锤等老师。
1981年,转入音乐学院器乐系。
1982年,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,后留校任教,任该校笛子专业主课教师。
1987年,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个人笛箫独奏音乐会。1987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音乐入门丛书《笛箫演奏法》。
1992年1月举办了《别梦》独奏音乐会。
1993年与日本着名尺八演奏家——克里斯朵夫举办了专场音乐会;与法国着名长笛演奏家弗郎索瓦联合举办了专场音乐会;在台湾《音乐与音响》刊物上发表了《当代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》。
1994年在《中国音乐》上发表论文《笛箫乐器呼吸理论及其实践》。
1995年在《中国音乐》上发表论文《中国竹笛教学回顾与展望》;在香港雨果乐讯上发表的论文《冯子存的笛子演奏艺术》;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音乐入门]丛书《箫演奏法》;年底创建了“华夏室内乐团”任团长;6月举办了《忆吹箫》独奏音乐会。
199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音乐入门丛书《箫曲四十首》;率团参加法国96年现代音乐节。
1997年推出了箫与多媒体结合的专辑《箫的传奇》。
2000年12月26日,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举办《张维良笛箫独奏会》。2000年10月,作为专家出席全国首家埙质量鉴定会,为埙及埙乐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。2001年1月7日在中国广州星海音乐厅与广州交响乐团演出曹光平先生的《中国大曲——埙与笛》交响作品音乐会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,担任大型团体表演《自然》配乐的作曲、配器以及整个开幕式全部文艺演出的箫笛演奏。
2006年,在其原有创办的“华夏室内乐团”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音乐学院“华夏民族管弦乐团”,这支乐团的成立旨在不断拓宽民族器乐的创作、表现空间,从东方美学的角度,对创作、表演的风格特色进行合理的审视,同时提炼和归纳器乐演奏和技能训练的经验,使民族器乐的教学方法不断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,在新的时代探寻民族器乐合奏形式的多种可能性。在这个平台上,具有不同风格、流派特征的民族器乐演奏家,都可以展示其才艺、彰显其观念。华夏民族乐团成立以来在国内外进行数十场演出,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。
2007年1月30日,作为北京奥运文化使者出访欧非六国巡演。
2008年3月22日,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展现中国传统民乐魅力的“华夏新世纪”音乐会;2008年7月8日晚,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“中国,加油”民族音乐会;2008年7月25日,在意大利参加了誉为音乐教育领域奥林匹克的“世界音乐教育大会”的闭幕式会旗交接仪式音乐会。
2009年10月于台湾举办了“两岸音乐文化交流”音乐会;2008年、2009年、2010年,连续三年在国内十余城市进行巡演活动,举办近40场音乐会。
2018年12月12日,在国家大剧院参加 “上善若水”中国竹笛乐团民族室内乐音乐会演出。
荣誉记录:2009年由他所带领的中国民族器乐教学团队荣获“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”、“教学成果二等奖”;特色资源库“民族器乐竹笛篇”被评为优秀
2003年创作的男子独舞《竹梦》音乐获“桃李杯”全国舞蹈大赛音乐创作一等奖
2002年古筝与电子音乐《沧浪秋吟》MTV比赛获中央电视台“新光奖”一等奖(担任音乐创作)
2002年荣获北京市“德艺双馨”奖
2001年舞蹈《缘》获俄罗斯世界舞蹈比赛金奖(担任音乐创作)
2000年舞蹈《庭院深深》获中国电视舞蹈比赛一等奖(担任音乐创作)
1995年录制的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《箫的世界》荣获金唱片奖
1988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《南韵》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
1987年演奏的《清明上河图》(箫与箜篌)获1987年国际放送基金大奖
1987年参加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获一等奖
1983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《太湖春》获中国音乐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二等奖
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获优秀表演奖(笛子组第一名)